近日,在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期间,遂宁市2025年"垃圾分类体验官"活动正式启动。30余名来自市、县、乡三级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党员、政府企事业人员、媒体工作者及在校学生组成体验团,深入社区、餐饮场所及垃圾处理厂区,通过“实地观摩+角色体验”的形式,见证生活垃圾从源头分类到末端资源化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转化过程。
桶边督导+入户宣传
垃圾前端分类现场“实战”
“菜叶属于厨余垃圾,要投放到绿色垃圾桶里。”上午9时,保利江语城二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前,体验官们身着绿色的“垃圾分类督导员”马甲,正对照分类标准开展“二查二导”(查分类准确性、查容器整洁度;指导分类标准、劝导错误行为)体验活动,他们参观学习小区内“小纳”垃圾分类智能机器人使用方法,耐心地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居民正确参与垃圾分类,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
“以前我对垃圾分类了解得不多,今天体验后,发现原来垃圾分类很重要。”一位参与活动的政协委员表示,通过这次体验学到了很多垃圾分类知识,深刻体会到了垃圾分类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随后,体验官们分组开展“分类进万家”入户活动。在基层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他们一对一地向居民传播垃圾分类知识,并查看居民家庭的垃圾分类情况。居民陈秀云说:“现在垃圾分类已经成了我们家的日常习惯,厨房里的餐厨垃圾在厨房垃圾桶,其他的纸块纸板装到纸箱里,这样分类既方便又整洁。”
餐厨垃圾“旅程”揭秘
从餐桌到处理厂的闭环
“剩菜剩饭归类到这里,由餐厨垃圾收运车统一收运……”上午10时许,体验官们来到如家川菜保利店,开始“餐厨垃圾去哪了”的全程体验。在餐厅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他们参观了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全流程。只见餐厅工作人员熟练地将桌面上的剩菜剩饭归类到指定的垃圾桶中,可回收的纸板、塑料瓶等则被集中起来准备卖废品。
在遂宁市文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体验官们亲眼见证了餐厨垃圾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变成有机肥料、生物柴油等产品的过程,纷纷表示大开眼界。
“太神奇了,垃圾竟然能变成能源和肥料,简直就是变废为宝。”来自市河东新区慈音街道晨钟社区的体验官张劲松说,这次体验让他深刻认识到了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回去后一定积极宣传和推广垃圾分类知识。
据悉,此次活动由遂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河东新区建设与交通运输局联合主办。“我们希望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垃圾分类体验官更直观地了解生活垃圾从前端投放到中端运输,再到末端处置的整个链条流程,进一步增强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遂宁市环卫事务中心副主任衡艳丽表示,希望通过活动让垃圾分类体验官们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小区、一个单位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全媒体记者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