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市第八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84031号 建议办理答复的函


何正光代表:

您在市第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聚焦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第84031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政府主导,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有关情况

船山区紧紧围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医学医疗中心建设,全力构建卫生健康事业“一核三专四支撑”发展格局(即:依托市第三人民医院做强城市医疗健康服务极核,依托区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与区中医医院做精公共卫生中心、妇儿中心和中医药康养中心,依托龙凤、永兴、桂花、仁里中心卫生院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2023年3月,船山区人民政府、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三方共同签订了《共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直属附属医院框架协议》,共同推进重点专科(学科)群建设、加强医学人才培养培训、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创建。2023年6月,《船山区区域医学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已通过区委深改会审定并印发。会议明确提出,全区上下要以提高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为目标,以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建立分工协作机制、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推动市第三人民医院三级综合医院等级创建,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2023年,我委联合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市中医药管理局制定《遂宁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八统一”管理办法的通知》,全面推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在体制机制上进行革新和突破,加大财政投入、政策支持力度,以“八统一”、十大管理中心建设及五大中心筹建为实施路径,确保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有序推进,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运行问题,提升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医疗服务能力。选择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层特色专科孵化,在医共体内部集中优势资源打造,通过资源、技术、人才、设备等帮扶,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特色优势专科,提高基本医疗能力,辐射带动周边一般卫生院业务发展,提升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认可度和依从性。争取民政部门支持,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探索向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转型,深度拓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神专科、安宁疗护等特色医疗服务,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差异化发展。截至目前。建立不同形式的医联体52个,专科联盟38个,覆盖医疗机构144个。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17.78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二、三级医院转诊3487人次。、

二、关于加强基层医疗网底建设,建立完善城市支援农村稳定机制等有关情况

一是统一准入,加强管理。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融为一体,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在人员、业务、财务、药品等方面由乡镇卫生院实行统一组织、统一分配,统一管理。原则上每站不得少于1-2名乡村医生。二是统一服务,加强业务管理。各乡镇卫生院从所辖村卫生室的工作人员中择优招聘执业(助理)医师,与其签订合同,实行聘任制,作为该村卫生室负责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调配使用,其人员身份、户口性质不变。组建“村医疗卫生计生服务团队”,由卫生院人员、村医组成,深入村、社负责基公卫、宣传等工作。按照“周安排、周考核、月结算”的方式对乡村医生的工作进行考核。三是统一监管,加强绩效考核。由各乡镇卫生院设立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对该乡镇一体化管理下的村卫生室的检查、指导、考核、监督。四是以“服务”为重点,以“优质”为目标,全面提升基层优质服务能力。全市共计97个基层卫生机构参与“优质服务基层行”申报工作,其中达到推荐标准24个、基本标准62个。因“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表现突出、成效显著,船山区永兴镇中心卫生院、射洪市平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射洪市复兴中心卫生院被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表扬。制定《遂宁市基层临床特色科室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全盘布局,选优培强,围绕基层群众发病率高、需求量大等因素重点打造高质量专科。我市射洪市金华中心卫生院康复科、射洪市沱牌中心卫生院康复科、蓬溪县大石中心卫生院中医全科、大英县河边中心卫生院中医科成功创建全省第一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特色科室。

三、关于务实推进大学生村医政策保障落实的有关情况

2024年,我市深入开展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以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为抓手,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基层人才服务体系,打造一支规模适宜、能力适用、发展可持续的农村地区“健康守门人”队伍。在人员招引方面,深入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2024年3月18日,会同市委编办、市财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相关县(市、区)卫生健康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召开了遂宁市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人员招录和编制保障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了大学生乡村医生编制保障工作。联合市委编办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市财政局制定《遂宁市关于做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已招录人员编制保障和2023年补录计划招聘工作的紧急通知》。联合市人社局发布2023年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补录招聘公告。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人参加报名,有5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已经在4月13日完成了招录笔试,4名大学生参加面试。我委将继续落实好乡村医生现有补偿渠道,提升在岗乡村医生学历层次和服务能力。通过把乡村医生纳入编制,弥补基层医疗人才不足的短板,全面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

四、关于扎实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和服务质量的有关情况

我市始终坚持循序渐进,在确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签约居民获得感满意度的前提下,优先实施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坚持需求导向,充分考虑群众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为签约群众提供免费基础服务包服务内容,体现基本医疗卫生的政府责任。通过上下联动,建立完善上下级医疗机构联动机制,坚持政策协同,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医药和医保政策,引导群众主动选择基层就诊,促进签约群众更多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严格按照以质量为先的基本原则,杜绝“纸上签约”“签而不约”现象,做实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在继续做好十类重点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脱贫人口、65岁以上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其他各类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扩大家庭医生队伍、网格化备案管理、弹性化签约服务、推进长处方服务等方式,逐步拓展扩面,完成乡村振兴三类重点监测对象5380户12442人签约帮扶,签约率达到100%;已组建家庭医生团队807个,服务1957966人次,为86923名残疾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增值服务。特别是为高龄患基础疾病等重点人群提供医疗保障、基层卫生健康“333工作法”提升居民健康获得感等创新工作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工作交流》第7期、第264期刊载推广。

五、关于持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水平的有关情况

一是以基层为重点,推动服务中心下移。印发《关于做好县域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强化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采取“固定设施、流动服务”的方式,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适应农村居民健康服务需求,持续巩固拓展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二是以稳定为机制,壮大医疗卫生队伍。建立稳定的县域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壮大乡村医疗卫生人员队伍,持续保持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实现“一般的病在市县,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三是以服务为提升,明确诊疗服务内容。各县(市、区)根据辖区服务人口、服务需求、服务能力等要素制定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实施方案,统筹县乡两级医务人员普遍开展巡诊和派驻服务,加快形成稳定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并确保规范执行,保障乡村两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效供给,提升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截止到目前,成立县级巡回医疗队22个,共巡回83次,派驻到村卫生室共计117次。

六、关于持续开展基层呼吸道疾病防治的有关情况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技术支持和培训力度,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储备和鉴别诊断能力,做好相关药物的应用培训与使用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依托重点人群台账,充分发挥基层的“触角”“网底”作用,持续规范设置发热诊室(门诊),严格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动态掌握辖区人群感染发病水平和变化趋势。二是建立药物储备、设施配备监测机制,做好“优质服务基层行”物资配备板块数据填报,加强监测数据分析,按照国家《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新冠病毒感染物资配备参考标准的通知》要求,查漏补缺,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护类、消毒类、诊断检测类、药品类和救治类五大类诊疗新冠病毒感染物资配备情况均达到标准。截至目前,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物资配备达标率为100%。三是推动二三级医院预约号源向基层下沉。截至目前,全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牵头医院共有门诊号源449.87万个,下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号源98.31万个,预留号源比例达到30%以上。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引导群众理性选择首诊医院,夯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就医秩序,充分释放基层医疗资源效用,逐步推进多元化建设。四是坚持以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将乡村卫生室逐步打造为医养结合中心、乡镇卫生院分院、门诊部等不同类型医疗机构,创新“党建引领十中医治疗+医养嵌入十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形成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的特色品牌,真正做到“有病治病,无病康养”。

七、关于加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自身建设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有关情况

一是规划布局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立项目资源库。在“十四五”初期规划布局安居区拦江中心卫生院、射洪市金华中心卫生院等12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2023年2月,报省卫生健康委同意,新增射洪市太乙中心卫生院、射洪市天仙中心卫生院、射洪市青岗中心卫生院三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目前全市规划布局15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调整全面完成,全部挂牌运行。二是明晰任务目标,稳步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印发《遂宁市卫生健康系统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若干要求》,建立市卫健委班子成员联系15个县域医疗次中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调机制方案,及时掌握次中心医疗机构运营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尽力解决涉及次中心发展的问题,全力提升次中心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2023年4-9月,市政府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分别带队,组织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通过现场调研并组织召开座谈会形式深入分析基层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讨论基层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市已成功建成10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根据《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省级财政卫生健康专项资金的通知》(川财社〔2023〕20号),支持已建成船山区龙凤镇中心卫生院300万元,用于补助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能力提升。2023年,委主要领导带队,多次赴省卫生健康委基卫处,就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工作,尤其重点对支持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资金的问题作了详细汇报。恳请省卫生健康委在设置规划、项目政策、建设资金的问题上给予支持。2023年9月,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下达2023年省级财政卫生健康补助资金的通知》(川财社〔2023〕101号),给予大英县隆盛中心卫生院400万元,用于继续提升次中心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全市15家次中心已有6家得到省级资金补助1400万元。力争在2-3年内实现医疗服务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科室服务能力、管理水平等各项指标明显提升。紧紧围绕卫生院着重做“强”、村卫生室着重做“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着重做“优”布局方针,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在大力建设区域医疗医学中心、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镇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的基础上,探索组建分别由区域医疗医学中心遂宁市中心医院、遂宁市中医院牵头,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射洪市金华中心卫生院、蓬溪县蓬南中心卫生院和镇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金华中坪联村卫生室、蓬南镇长宁联村卫生室参与的“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新型医联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实现“有地方看病、能看病、看得好病”。

八、下一步打算

2024年,将着眼改革短板、弱项,协调推进各项改革任务,以“促分工、同质化、控费用”为重点,推动改革工作下深水、破坚冰。在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县域整体服务能力、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能取得积极的进展和成效。进一步明晰各级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的差异性,注重医共体内所有成员单位的协同联动发展,更好地优化资源整合和下沉,拓展服务模式和内容,提高县域内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整体效能,让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获得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衷心感谢代表对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遂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53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