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编办多措并举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走深走实

市委编办围绕科学配置编制资源、创新构建派驻管理体制、健全完善综合执法体系三方面,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高站位、实举措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走深走实。

  科学配置编制 实现“基层事情有人干”

  “便民服务站新增了办事人员,开个证明、办个业务,再也不用排队等候了。”近日,安居区白马镇群众提起便民服务站都赞不绝口,村民家有什么困难,只要来到服务站,就有人接待、有人处理。

  今年以来,安居区按照“保底+周转+指标”原则,采取“3+2”模式核定指标编制,调增白马、拦江、三家、西眉等7个镇便民服务中心事业编制18名,确保“基层事情有人干”。

  市委编办以“3+X”编制核定模式为基础,根据乡镇人口数量、幅员面积、经济实力3个主要指标和村居数量、场镇面积、产业发展优势等附加指标,按照不同权重科学核定、优化调整乡镇编制,制定出全市75个乡镇《主要职责、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规定》。截至目前,全市乡镇行政编制平均数从26名增加到33名,直属事业机构编制平均数从不足11名增加到17名。同时,为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心镇编制保障,我市累计为20个中心镇增加编制70余名。

  创新派驻体制 实现“基层统筹更有力”

  近年来,县级部门派驻乡镇机构长期以来存在县级主管部门“管得了的看不见”、乡镇“看得见的管不了”的难题。对此,我市积极创新派驻管理体制,制定派驻机构及人员管理制度,采取推进日常管理下沉、推进财政经费下沉、推进考核评议下沉三种方式,突出乡镇主导作用,实现“基层统筹更有力”。 

  船山区创新采取“三不变、双锁定”做法(派驻机构人员身份、编制性质和人事关系不变,编制和人员实行“双锁定”),实现派驻力量较为稳定。大英县实行派驻机构人员组织关系下沉转入派驻机构党组织或就近纳入乡镇机关党组织,派驻机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等由驻地党委负责,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协调各方、领导基层治理功能。 

  船山区、安居区和大英县还探索将年终绩效考核奖金交由乡镇发放,派驻机构人员年终绩效根据驻地乡镇和派出部门年度绩效分值按比例分别执行,驻地乡镇占考核权重的70%,派出部门占考核权重的30%。 

  健全执法体系 实现“基层事情基层办” 

  今年,我市以省政府出台赋予乡镇县级行政权力指导目录为契机,梳理制定乡镇执法事项目录,整合乡镇及派驻乡镇机构执法资源,配套建立执法制度机制,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解决了乡镇普遍存在的场镇秩序差、违章搭建较突出等问题,实现“基层事情基层办”。 

  根据乡镇类别,安居区围绕中心镇镇村建设、场镇管理等实际,全面梳理镇规划建设、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和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涉及的27项执法事项,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产品安全、环境卫生等25项执法权赋予镇,推进执法关口前移、重心下沉。 

  同时,我市全面整合乡镇及自然资源和规划、市场监管、畜牧兽医等3个领域派驻机构的执法力量,统一组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与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合署办公,实行“队办合一”,实现“条条围着块块转、一针撬动千条线”。 

  为持续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确保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具备执法资格和执法能力,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住房城乡建设等权力下放部门积极组织乡镇执法人员开展能力培训和执法考试,推动下放权力基层“接得住、接得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