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质量是美丽遂宁的重要构成,遂宁市在重点河流保护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具体措施? 在1月23日遂宁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的2025年第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遂宁市生态环境局环保总监李小龙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遂宁市高度重视涪江、琼江及其支流等重点河流保护,始终坚定不移树牢“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统筹“三水”共治,涪江(遂宁段)水环境质量和河湖面貌持续向好。
李小龙指出——
2024年,遂宁9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水环境质量继2023年实现历史突破后持续保持全部优良,38个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遂宁从三个方面做好重点河流保护工作。
(一)摸透情况,做到“管河”思路清晰。
发挥河长制统筹作用,全面摸清“大动脉”和“毛细血管”各项情况。一是常态巡查,查找问题。县乡村3级涪江河长188名,全年共开展巡河9692人次,排查暗访清理涉水高风险问题10个,重点问题点位9个,发现并解决问题1531个。二是紧盯监测,弄清底数。优化调整小流域市控监测断面,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小流域(38条)全覆盖,全面掌握水质底数,每月通报水质情况,各级河长定期调度,有效督促流域治理责任落实。三是常规督导,促进整改。深化“河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机制,今年公安机关共立案查处涉河刑事案件44起,检察机关发出涉河检察建议书15份。坚持水岸同治同管同护,“清河”行动发现并整改河湖管理问题111个、河道采砂问题31个,“护岸”行动发现并整改侵占岸线问题、涉河建设项目监管问题20个。
(二)明确路径,做到“治河”办法精准。
系统谋划研究,精准制定对策措施。一是增补资源保障,建设“碧波”涪江。着力推进涪江右岸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进度,总投资约68.8亿元,增强遂宁域内琼江、郪江等13条河流生态补水能力,保障河流水生态环境。二是提升环境质量,建设“水清”涪江。建立水质管控“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开展流域岸上截源控污精细化管控,全流域排查入河排污口464个,整治问题入河排污口70个。三是巩固生态本底,建设“绿岸”涪江。严格落实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以遂宁观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建成全省最大环湖城市湿地公园群,形成自然水体的净化器和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三)突破重点,做到“护河”成效实在。
以项目工程作突破,夯实流域本底。一是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排查,发现并整改河湖库“四乱”问题18个,完成采砂岸线平整修复11.5公里,平整复绿面积约109亩。二是开展集中治污设施补短板工程。全市城镇污水领域投资24.56亿元,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7.5万吨/日,新改建污水管网503公里。三是争创幸福河湖、美丽河湖。按照“安澜、生态、宜居、智慧、文化、发展”的标准,正推进涪江(射洪段)创建省级幸福河湖,涪江(船山段)已入选第二批四川省美丽河湖优秀典型案例。
李小龙表示——
下一步,遂宁市将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着力打造山明水亮、空气清新的美丽遂宁,开展小流域“三水共治”,坚持把美丽河湖建设作为美丽遂宁建设重要内容,推进涪江、梓江、郪江、琼江等省级及以上美丽河湖建设,力争到2035年,基本建成“人水和谐”美丽河湖。
(一)强化重点流域生态流量保障。统筹生活、生态、生产用水需求,严格执行下泄生态流量标准,取缔或改造严重影响水体流动性的河道堤坝、堰闸,避免无生态流量影响水生态环境。
(二)深化河湖“四乱”管控措施。加强河湖管护,对日常巡河、图斑复核、暗访督导发现的河湖“四乱”问题,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整改任务和责任,确保整改到位,维护河湖安宁。
(三)提升污染治理设施质效。持续开展城镇生活污水管网排查和雨污分流配套管网建设,不断提升建制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水平。持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继续提升畜禽粪污全量化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