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洪峰预计2小时抵达,立即开闸放水!请沿岸群众紧急撤离!”7月5日下午5点20分,三星水电站的预警喇叭划破江面,急促的警示声在涪江两岸回荡。
与此同时,遂宁市船山区老池镇与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的巡逻队员沿着河岸进行劝离,“洪水要来了,请大家赶快收拾东西远离河边!”随后,沿岸群众迅速撤离。
这场紧张有序的应急响应——三星水电站洪峰应对,正是涪江流域防灾减灾工作成效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遂宁秉持“协同联动、科技赋能、夯实基础”原则,与潼南紧密协作,通过机制创新、科技支撑、工程建设和河道治理,织密流域安全防护网,取得显著成效。
应对流域性灾害,跨区联动是关键。遂宁先后与重庆铜梁、潼南签订《应急管理一体化发展协议》;与潼南防汛抗旱指挥部签订《毗邻区域防汛减灾联防联控》协议,建立“专人专责、信息互通、应急联动”机制,联合印发《遂潼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联动机制》《遂潼跨区域突发事件联合应急预案》,细化应急救援联动机构、应急救援联动制度、联动救援现场指挥体系、应急救援联动保障措施,联合防灾能力显著提升。
科技化赋能,让防汛更精准。“雨、水、汛、灾”数据一屏统览,预警信息“零时差”传递……市水文中心搭建的涪江流域联防联控平台,整合全流域水文、气象数据,为潼南开通专属账号,实现四情实时监控。市气象局则将潼南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有关人员纳入突发预警系统,确保指令瞬间直达。市应急管理局为部分沿江乡镇配备遥控救生圈、救援船艇、无人机及卫星电话等装备,确保能够随时掌握水域情况,快速开展水域救援。此外,水利测雨雷达、无人机、无人船等设备的投入,为洪水分析提供精准数据,为川渝联合防灾提供科学依据,让决策更“聪明”。
完善工程建设,筑牢抵御洪水的坚实屏障。我市通过建库扩容、提前腾库、水库群联合调度等措施,使洪水滞蓄能力大幅提升。在今年洪峰应对中,正是得益于水库提前腾库,为下游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让“喊醒”“叫应”机制落地见效。如今,涪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完善,有效降低了洪水侵袭风险。
强化河道治理,畅通防汛生命线。我市通过采砂国有化改革,规范管理,取缔违规船只,将采砂工程船减至66艘,减少河道阻塞。同时,建成277个标准化防洪桩和20处集中停泊区,每处配应急钢缆,每艘采砂船设双钢索固定,“跑船”风险显著降低。
从跨区联动到科技赋能,从工程建设到河道治理,涪江流域已构建起全方位防灾体系。这套体系正以坚实可靠的守护,保障着两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涪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