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09日
遂宁市审计局
遂宁审计40年丨审计人的传承……

他,如“老黄牛”一般耕耘审计30余载,埋头苦干、锱铢必较、据理力争曾是工作常态。她,意气风发,信心满怀,接过新时代审计“接力棒”,努力争当新时代审计人。老谢和小谢是至亲,是师徒,更是审计战线上的队友,一家两代人用青春把执审为民的初心薪火相传,让审计事业生生不息、再写新篇。

勤学增强本领 困难淬炼担当。

老谢是一名退伍军人,1975年参军,1988年退伍,退伍后一直耕耘在审计工作战线上。小谢却梦想成为一名工程师。大学毕业后,小谢选择了在外闯荡,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可是,逐梦路上的障碍让小谢备受打击,也没有归属感。在父亲一通又一通电话的“关心”下,小谢收起了回家的行囊,踏上了审计这条路。

最初,小谢把工作只是当做“工作”,坚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原则,只想“躺平”。2016年,小谢接到了外出审计的任务,但因身体上的困乏和思想上的怠惰不愿参加,回家和父亲抱怨。老谢严肃地批评了她,他说:“越是困难,越能淬炼担当;越是艰辛,越能取得成绩 。你既然选择了审计这份工作,就要用专心、责任心、敬畏心对待它。我干了30年从没抱怨过,因为我有一份初心,那就是热爱审计。”

听完父亲的话后,小谢很惭愧,因为作为大家眼中的“审二代”的她,竟然没有真正热爱审计事业,而是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后来,小谢转变了想法,决定参加外出审计的任务。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小谢学到了新的审计思路和方法,也通过请教行家里手解答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

2018年,小谢主动向领导申请参加并圆满地完成了交叉审计任务。出差期间,小谢每天通过电话和父亲交流工作的进展或审计中的新情况,父女俩在思维碰撞中找到了化解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秉公持正为国审 锱铢必较为民计。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国家强盛离不开严格的执法者,审计机关是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门人”、反腐败的“利剑”,责任重大。审计干部作为国家“经济卫士”,必须以法为尺,依法审计。

从1988年走上审计工作岗位,到2016年退休后返聘,再到2021年真正退休,33年里,老谢始终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待审计工作,始终坚持依法公正审计。虽然在走上审计工作岗位前,老谢从未接受过财务和工程类等知识的系统学习,但他把军人的优良作风和自己思考、观察总结出的思路和方法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不断地磨砺中慢慢成长为审计“土专家”“老战士”。

2017年,小谢负责对某市政工程竣工结算进行复核。在对河道开挖工程进行复核时,小谢总觉得有问题但又找不到症结所在。当审计工作一筹莫展时,小谢想到了老谢。听完情况介绍后,老谢把小谢带到了工程现场,描绘了河道原始的情况,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在经过进一步查看谷歌地图和与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核实后,小谢挖到了河道建设中的“病灶”,证实了该工程存在多计的问题。经过认真复核,小谢不仅为政府节约了投资,还发现了初审中介机构的重大失误,以强有力的审计监督让工程建设更加规范。

新时代新征程 审计初心薪火传承。

退休回家时,老谢搬回了一箱工作笔记。那一本本泛黄的笔记见证了他的无悔青春,诉说着他的审计情怀,也是小谢查问题、找方法的宝贵资料。

2020年,小谢在父亲的鼓励下不断进步,成为政府投资审计中心主任。执审为民的梦想在一家两代人身上得以延续。

在父亲的引领下,小谢逐渐成长起来的同时,也见证了审计工作的日新月异,投资审计从简单的工程结算审计逐渐拓展到工程全过程管理审计,从简单地翻阅图纸、手工算量,到电算化、利用大数据,审计手段日益健全,审计发现的事实和问题也更隐蔽和复杂……变化意味着更大的挑战迎面而来。

在面对投资审计“三个转变”新形势新要求时,小谢努力学习财务知识,负责投资审计工作的同时,先后担任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多个投资审计以外的项目主审,业务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充分肯定。

如今,小谢也成了别人口中的“老师”,在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的同时,她也把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带领着如她曾经一般年轻的后辈们,把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和重点任务落实好,依法忠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管好“钱袋子”“账本子”,以强有力的审计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发展,为民生福祉保驾护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