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属学校:
现将《遂宁市教育局教育技术装备、电化教育、教育管理信息2017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2017年电教教仪工作要点
2017年全市教育技术装备、电化教育、教育管理信息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省、市相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大局,以“育人为本,深度融合,服务教育”为根本任务,以推进教育装备“配备标准化、使用常态化、管理信息化”为工作目标,以“抓重点、补短板、出亮点、建机制、强保障”为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和提升队伍能力素质,充分发挥教育装备推动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巨大作用,奋力推进全市教育技术装备、电化教育和教育信息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为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一、进一步推进教育装备标准化和信息化环境建设
1.完善教育信息化工作组织构架和协同推进机制。要进一步强化“以行政为龙头、教育教研为主体、技术为支撑”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协同推动格局,建立“政府统筹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信息化推进机制,优化经费支出结构,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指导区县做好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督促各地各校完善落实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经费保障机制和创新应用机制,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创造新经验,取得新成效。
2.持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工程。完成市级教育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首期建设,完成县区与省、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对接;指导区县升级改造教育城域网,提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2017年基本实现城镇中小学接入带宽达到100Mbps以上,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接入宽带达到4Mbps以上,多媒体教室占普通教室比例达到80%,普通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设备的学校比例达到60%。要以“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点”为目标,力争实现90%以上教师和60%初中以上学生开通和应用空间。按照“学校组织,家长支持,企业参与”和“政府建设基础服务、学校购买优质服务、学生购买个性化服务”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多形式为师生配置教学用移动终端,为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革新创造必备的条件。
3.推进教育装备标准化、信息化和特色化发展。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强中小学教育装备标准化、信息化和特色化建设,督促各地严格执行川教函(2015)689号文件,统筹用好国、省、市、县各级投入,以全面实施“改薄”项目和“义务教育均衡”迎检为契机,完成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165所,新增计算机3000台,改扩建网络教室400间,建成“无线校园”5所。推进教育信息化项目基地建设,全市新建10个智慧教室,进一步提升市直属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鼓励支持河东实小、船山高升实小物流港分校及遂宁二中等学校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探索建设数字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等创新实验室、学科功能室(专用教室)和教育创客空间,促进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向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按《中小学健康教室建设规范》推进一批样板校建成,全市新(改)建健康教室学校达10所。全面完成图书回朔建库工作,印发《遂宁市中小学图书管理员手册》,逐步开展图书管理员上岗培训,多形式开展师生读书活动,建设一批示范书香校园。
4.巩固扩大“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应用成果。建设并发挥好“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重要作用,着力推广“中心学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探索总结形成一批典型应用案例,帮助教学点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挥中心校的指导作用,探索总结形成一批典型应用案例,注重将培训成果向实践应用转化;加强技术支持服务,保证优质教学教育资源的持续推送,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5.落实“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实施规划的相关工作。根据全国改薄办《关于编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2014-2018年)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各地开展“全面改薄”项目相关规划和项目实施,加强项目进度管理,督促各地依法依规开展项目建设。
6.加强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督促各地加强系统基础数据的统计和更新,保持系统的常态化运行,形成全市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数据;探索通过系统大数据实现教育信息化动态管理,为全面掌握我市教育信息化推进动态及工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二、进一步推动教育装备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和应用
7.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积极探索“移动学习”、“智慧课堂”、“远程互动教学”、“云教室”等应用模式,开展mooc、“翻转课堂”等应用试点,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革新。依托遂宁市教育云平台,以“广泛深度应用”为核心,以遂宁市教育信息化项目基地校建设和国家、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为抓手,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网络教研”等信息化教育教学和教师教研新模式为主导,探索建立全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快优质资源向农村、薄弱区域覆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与电信遂宁公司合作,开通中国电信iPTV教育频道,及时推送优质教育资源供师生及家庭学习使用。举办一期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和学科骨干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高培训班。
8.加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探索。加强对船山区和试点学校开展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的督导、调研和指导,积极总结试点工作中的组织管理、师生教学的典型案例与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好试点区域和试点学校的应用培训,召开试点工作推动工作会。继续推动国家、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深化试点工作,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现场会。
9.切实加强理科实验教学的督导评估。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育人为本、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实验教学“三开”和技术装备“全开放”工作,促进教育装备应用常态化、机制化、实效化,探索一条以开展好实验实践教育教学活动破解素质教育难题的有效途径。按照市级统筹、分级负责、学校为主的原则,制定出台《全市实验教学常态化督导评估实施办法》,切实加强全市理科实验教学督导评估。各区县对所属学校开展常态化督导评估工作。今年,对市开发区、市直属和船山区、大英县开展市级督导评估,发布督导评估报告;指导射洪县做好省实验教学评估有关工作。召开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三开”和技术装备“全开放”工作现场会。举办一期全市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及实验能力提升培训;举办一期理科实验教学教师实验能力提升培训班。
10.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推动教育装备常态化应用。抓好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组织教师“参晒”作品10000件以上。积极组织举办自制教玩具、读书征文、师生实验操作技能竞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教育装备和信息技术论文大赛等活动,着力扩大参与面和提升参赛作品质量,促进技术装备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应用。
三、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工作可持续发展
11.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装备工作是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教育装备工作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内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是构建泛在学习环境推进终身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贯彻创新驱动战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推进教育装备现代化,不断提升中小学校品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更加凸显了教育装备的支撑、引领、重构、服务作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教育装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推进,勇于创新,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科学技术融入教育装备工作,加快形成新的教育发展驱动力,推动基础教育变革与创新,促进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大局。
12.建立投入保障机制。严格按照《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川教函〔2015〕689号)要求,用好中央、省的“全面改薄”专项资金和省、市、县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专项资金;贯彻落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川教〔2012〕184号)精神,“学校装备达标后应建立维护装备运行的保障机制,在公用经费中安排不低于15%的比例添置、更新、维护教学仪器设备及资源”。
13.加强电教教仪战线队伍建设,提升电教教仪战线队伍的专业化能力素质。一是督促区县教育局根据工作新要求为电教教仪部门多渠道、多途径配齐、配强的管理人员,确保电教教仪部门工作有人、工作有位、工作有为;二是各区县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人员配备,争取各方支持,在乡镇中心校及以上学校设立技装部(中心),纳入学校中层职数管理,明确岗位职责,确保工作有人管;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技术、实验教师、图书管理员、音体美、科学等专业化、高素质队伍的配备和培训,鼓励装备管理人员、实验教师、学科教师多参加教育技术装备展示交流活动,了解新产品,学习新技术;要进一步落实技术装备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在绩效考核和职称评聘等方面“同等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新形势下教育装备和教育信息化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4.加强对区县、学校装备招标采购、履约验收的指导监督,强化廉洁从政从业教育。进一步健全区域内教育装备集中采购工作体系与机制,建立健全教育装备采购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健全教学仪器质量监督体系和招标采购制度,用好省装备产品技术参数库,严格把控集中采购各类产品的技术参数,加强技术装备采购的履约验收,要推行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加强对采购教学仪器设备的质量检测工作,杜绝不合格产品和“三无”产品进入校园。要切实做好对危化物品和易制毒品的安全管理和使用工作,确保实验室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15.精心组织好三类考试工作,确保公平公正。一是继续做好初中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工作,使参考学校面保持100%,初中毕业生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参考学生达到100%,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二是做好高二学生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工作,使高中学生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参考学校和学生均达到100%。三是继续组织好全市高一信息技术学科参加全省上机会考工作,按照信息技术教育基本配置标准督促学校加强计算机配备和升级换代,使学校符合上机考试条件并参加信息技术学科上机会考,使参考学校面保持100%,参考学生达到100%,一次合格率达到90%以上。
16.加强教育宣传和教育网络管理。一是加强市县区教育网和各校园网管理,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范和内容监管及网内IP地址的分配、网络线路和设备的维护,重要资料备份等工作,确保网站安全、有效、可靠运行。二是加强学校校园网络的监督管理,督促学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保护管理制度,加强辖区内校园网络应用的管理、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纠正、整改,使校园网络管理工作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三是大力加强教育装备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宣传、信息沟通和信息报送工作,扩大教育电视和新媒体的宣传影响力。努力发掘部门工作的新亮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及时反映教育装备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新动向、新举措。
17.进一步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程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依据省、市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下达到区县和直属学校,突出工作创新和取得的实效,强化目标督导考核,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