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安排,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承担了其中2项指标,分别是“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用水用气”。
一、办理建筑许可
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办理建筑许可,主要是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来实现,2019年5月我市正式启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经过两年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2020年全省优化营商指测评中排位第四名,我市优化办理建筑许可主要做法是通过压缩办理建筑许可时间、精简办理建筑许可环节、降低办理建筑许可费用、提高建筑质量、优化办理建筑许可便利度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
(一)压缩办理建筑许可时间
按照项目性质及用途将工程建设项目分为一般政府投资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园区内工业、仓储及生产配套设施项目等8大类,统一各类项目的审批流程,从立项用地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办理总时由改革前平均200多个工作日,分别压缩为46—90个工作日,其中园区内工业、仓储及生产配套设施项目最长不超过46个工作日。
(二)精简办理建筑许可环节
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一个单位牵头,实现“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同时通过“减、放、并、转、调”等措施精简审批事项和环节,把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由原来的76项,精简为66项,委托下放审批事项11项,合并事项7项。将能够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方式代替的事项,转变为内部协作事项。调整审批时序11项。按照“能整合的整合,能共享的共享、能取消的取消”思路,全力“瘦身”审批环节。
(三)降低办理建筑许可费用
一是开展区域评估,聚焦项目评估事项多、耗时长、成本高等实际问题,我市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具有共性的前置性评估事项提前由各地政府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由政府出资实施统一集中评估、评审,形成整体性、区域化评估评审结果,提供给进入该区域的工程建设项目共享使用,为企业节约了投资成本和办理时间。
二是规范中介服务,建立中介超市。规范中介和市政公用服务管理,实行服务承诺制,明确服务标准、办事流程和办理时限,规范服务收费。建设单位依托中介超市在网上交易,全过程监管中介服务行为。
三是推行建设工程保证保险,拓展建筑业企业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渠道,明确可由保险公司提供的工程保证保险合同或保险单缴纳保证金,与现金保证金和银行保函具有同等效力。
(四)提高建筑质量
一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行政审批改革后,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于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审批事项,审批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对承诺人履行承诺情况进行检查,若承诺人未履行承诺的,审批部门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并移交有权主管部门依法追究承诺人的相应责任。
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实行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对失信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监管。将企业和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不履行承诺的失信行为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并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互联互通,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
(五)优化办理建筑许可便利
一是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整合各部门(单位)分散设立的服务窗口,在市级和辖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服务模式。由“一事跑多窗”改为“一窗办多事”,变“多头受理”为“一窗受理”。
二是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将建设项目各审批阶段审批事项、申报要件和流转环节,归并同类信息和材料,削减类似申报材料,出台标准化服务指南。各审批阶段实行“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
三是开展全程帮办代办。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均设立“帮办代办服务”窗口,统一受理需要申请人去多个点位申办的事项,实现了“申请人员少跑腿、工作人员多协同”,同时将“电话预约、委托受理、协同办理、结果反馈”纳入代办服务事项。
二、获得用水用气
(一)优化获得用水用气流程。一是建立企业用水用气报装“容缺办理”机制,制定“容缺办理”用水用气报装事项清单,对材料缺失或手续不齐全的用水用气报装申请,按照“信用受理”原则,实行“先办理、后补缺”。二是制定完整用水用气报装流程图,将企业用水报装接入流程压缩为“用户申请、受理签约、验收通水”3个环节;将企业用气报装接入流程压缩为“用气申请、受理签约、验收通气”3 个环节;用水用气报装申请资料均压减至 2 项。三是推广运用“互联网+智慧燃气”,运用互联网手段实现用水用气报装分析管理、超时提醒和流程监督。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加强行政审批部门与供水供气企业信息共享,落实规划、园林、城管、交管等部门的用水用气并联审批机制,实现小型用水项目(DN40以下用户)、设计流量 4m³/h 及以下的用气,实现用户电话申请,供水供气企业自动上门办理。
(二)压缩用水用气报装时间。一是将用水报装无外线接入工程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150米以内的有外线接入工程压缩至9个工作日以内。将用气报装无外线工程及 150 米以内小微外线工程接入压缩至 7 个工作日,其他外线工程接入压缩至 9 个工作日;将用水用气外线工程竣工验收时间压缩至 1 个工作日。二是将市政、园林绿化等开挖行政审批工程按工程规模大小进行分流管理,确保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审批时限在 2 个工作日内完成。
(三)提高获得用水用气便利度。一是拓宽用水用气报装办理渠道,实现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多途径报装。二是建立用水用气企业委托代办行政审批事项机制,制定小型企业用水用气报装快速办理制度,推行用水用气报装专人跟进、靠前服务的“一对一”服务模式。三是拓宽用水用气缴费渠道,推广水费、天然气费电子发票运用,实现用户通过客户服务大厅、银行柜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微信 公众号、供水供气企业手机 APP 等途径缴纳费用。
(四)降低获得用水用气费用。一是规范供水外线工程收费标准,由各辖区出台优惠政策,对供水主管至企业红线的支管建设安装费用予以补贴;扩大“三零”服务范围,对给水接入为DN50以下的非居民用户实行无外线工程“三零”服务。二是对供气涉及建筑区红线外工程实行“零收费”。出台建筑区划红线内燃气工程优惠政策,对设计流量 200m³/h 及以上的大型工业企业红线内燃气工程安装费优惠幅度不低于定额预算价的 5%;。
(五)提升燃气用水服务水平。一是拓宽用水用气投诉渠道,实现用户通过 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营业网点、线上举报平台等进行用水用气投诉;二是落实用水用气投诉整改台账,确保用水用气投诉的整改率、回复率达 100%,用户满意率达 95%以上。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没有休止符的系统工程,落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措施,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我们将携手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遂宁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