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10.18”全市犬只管理专项整治工作专题部署会精神,大英县局第一时间启动整治、密切协作、务实举措,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10月26日,劝导不文明养犬行为200余起,捕捉流浪犬60余条,全县未发生犬只伤人事件、涉犬网络负面舆情。
一、突出“三力”,扎实有序推进。一是动员部署“发力”。市局犬只管理专项整治工作专题部署会后,县局赓即召开续会安排部署,对犬只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的必要性、紧迫性进行再强调再动员,将犬只管理工作纳入当前县局重要工作抓实抓细。二是组织领导“给力”。立即成立县局犬只管理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局领导任副组长,研定《县城区犬只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从指挥调度、宣传劝导、协作配合、捕捉救助、督导检查、后勤保障等方面对工作进行全要素全环节安排。三是制度规定“添力”。立即代县政府办公室修改完善《大英县城区犬只管理规定》,对相关单位职能职责、养犬登记免疫、限养区域品种、犬只收容处置、违法处理处置等方面一一进行明确,规范养犬行为。
二、宣传“三多”,浓厚文明氛围。县局采用“线上互联网+线下面对面”“专项宣传+警务随宣”等方式积极营造文明养犬的浓厚氛围。一是宣传形式“多样”。通过“大英融媒”“大英西部圈子”“大英公安”“大英人”等“两微一端”,发布依法文明养犬“致广大市民朋友的一封信”;在重点休闲公共区域和住宅小区悬挂宣传横幅,在酒店、旅馆等行业场所LED屏播放滚动字幕,在政府广场、商业街区、人员密集区设立集中宣传点,通过固定点位和街面巡逻发放宣传单;社区民辅警联合辖区网格员进行基础信息采集维护时,在社区、居民小区公示栏张贴《通告》,通过“敲门行动”入户走访,扩大宣传覆盖范围。二是宣传内容“多种”。向广大群众发出文明养犬倡议,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大英县城区犬只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明确违规养犬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及需承担的法律后果;明确告知养犬登记、免疫、办证的具体操作流程,为群众讲解典型案例、答疑解惑;公布违规养犬、不文明养犬举报途径,构建大监督格局,督促群众自觉遵守,努力营造“文明城市、规范养犬、共同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极大提高了群众文明养犬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三是宣传力量“多路”。全面调动宠物医院、爱犬人士、志愿者、网格员、社团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依法文明养犬,共建大美大英”为主题,大力开展集中宣传活动,提高养犬人自律守法意识,提升整体城市文明程度。截至目前,举办集中宣传10场次,悬挂横幅16幅,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通过“两微一端”推送文明养犬相关信息11条。
三、措施“三强”,提升管理质效。一是警情处置“补强”。组织相关警种及各派出所对公安部《关于规范做好犬只袭人警情处置工作的通知》进行学习培训,弥补民辅警普遍存在的犬只警情处置要求不熟悉、处置流程不规范等问题,为民辅警依法处置犬只袭人警情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办证通道“建强”。针对可能出现的养犬办证高峰,为方便养犬市民能畅通、快速办理,按照服务有温度、管理无感知的要求,积极与农业农村局进行协调,在城区两所设立专门的犬只登记、检验服务点,“一站式”办理犬只登记、免疫办证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有效促进了市民养犬行为的逐步规范。截至目前,办理犬只准养证50余个。三是专业装备“配强”。通过实地调研摸底,找准薄弱环节,特别是针对前期配发的犬只捕捉装备不齐的问题,由县局统筹经费、统一采购,为特警大队、派出所增添捕犬网兜、防撕咬手套、夹狗钳、狗笼等10套,极大提高了犬只捕捉的安全性。
四、集中“三治”,从严整治打击。按照“专业+群防”工作理念,深度融合公安机关、综合执法等职能部门的专业力量与广大市民志愿服务的群防群治力量,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坚持教育与引导、整治与收容相结合齐抓共管。一是突出重点“整治”。将限养区划分为6个片区,县局治安大队、派出所每天派出警力,与县综合执法局组成联合执法组,进行全覆盖的巡逻。把“养犬不登记”“遛犬不拴绳”行为作为整治的重点,以广场、公园、绿地、社区、小区、主次干道等为整治的重点范围,通过区域查、街面管、小区守、共同治等措施,及时捕捉流浪犬,保持对违法违规养犬的强大震慑,极大压降了违法不文明养犬行为发生。二是统筹力量“善治”。由社区民警组织发动社区干部、网格员、老党员、保安等,利用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特点,走上街道、走进社区,摸排违规养犬情况,对发现的违规养犬、不文明养犬行为第一时间进行劝导、制止,合力挤压违规养犬行为的生存空间,避免涉犬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形成影响市民安全感、满意度的涉众问题。三是教育处罚“共治”。按照“先教育、后处罚”原则,对劝说教育无效的,现场固定证据,当场下发整改通知书;对不服从管理的,果断带离处置,坚决予以处罚;对流浪犬、无主犬及伤人犬,坚决予以收容处理,切实形成“打击一个、震慑一片”的良好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