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
《四川经济日报》头版头条关注报道
遂宁经开区“智改数转”工作
一起来看
↓↓
遂宁经开区
“智改数转”为产业升级插上腾飞翅膀
工业稳,经济才能稳;工业强,经济才能强。将“智改数转”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突破口,既是大势所趋,也是遂宁所需。在遂宁经开区这片产业发展热土上,一个个制造业企业通过推进设备更新、技术迭代,推动生产线变“风景线”等方式,正从传统生产模式中“破茧而出”,全力奏响“智改数转”的激昂乐章,驱动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航船破浪前行。
遂宁市委八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坚定不移走好新型工业化之路。强调“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遂宁经开区深入贯彻遂宁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这一战略部署,以企业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全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举措强力驱动
“智改数转”成果斐然
“智改数转”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作为全市工业发展主阵地,遂宁经开区积极引导企业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上下功夫,用新技术激发新动力,在新赛道塑造新优势。”遂宁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熊杰说。
从企业层面来看,“智改数转”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四川和恩泰半导体有限公司通过创新封装技术、引进分选机,减少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误差,有效提高芯片封装、筛选的效能。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恩泰主要产品有固态硬盘、嵌入式存储芯片、存储卡等,拥有全球领先的封装工艺生产设备及测试设备,年产能达5亿—8亿支,今年还计划再投入2000万元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从产业层面来看,“智改数转”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在遂宁经开区,明泰二期、英创力三期、威纳尔二期等企业相继实施智能化改造工作,多个企业实现产品提档升级。同时,电子信息产业依托与高校的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英创力电子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实验室和孵化中心,推动了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
从经济社会发展层面来看,“智改数转”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一方面,它加快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底座,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努力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它推动了传统产业“设备换芯”“机器换人”,随着大量智能化设备的投入,遂宁经开区各企业“智改数转”进程不断加快。
遂宁经开区积极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智改数转”政策机遇,为企业提供了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全力推动企业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数字化、制造绿色化。
在资金支持方面,整合省市专项资金给予“智改数转”程度较高的企业支持,并对更新设备和软件按比例给予奖补。
为帮助企业找准转型路径,开展“以诊促转”行动,将 30 余名“智改数转”专家、16户“智改数转”优质服务商与全市650家规上工业企业深度链接,一对一开展线上线下免费评估、诊断和咨询服务,目前共完成595家企业评估,完成率91.5%。
同时,积极推荐“智改数转”企业申报各类标杆示范、优秀场景、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等省级认定,对获得认定的企业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企业进行“智改数转”的积极性,遂宁经开区的企业积极参与,努力提升自身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争取获得省级认定和奖励。
此外,遂宁经开区还通过搭建培训学习、经验交流、供需合作的桥梁,让企业真正敢“转”、愿“转”、会“转”。组织优质供应商走进行业、园区、企业和车间,让精准对接成为一种常态,打破“智改数转”的信息壁垒,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领域优秀解决方案,推动企业借“智”之力、乘“数”而上。
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遂宁经开区为企业“智改数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多管齐下推进产业转型
全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日前,《中共遂宁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遂宁新篇章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新鲜出炉。《决定》指出,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提高数字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渗透性和覆盖性。
遂宁市瑜新纺织有限公司投资改造纺纱车间,产能提升20%到30%,工人减少近一半,年产值约2.2亿元,产品远销多地。企业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智改数转”能够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遂宁经开区深知,“智改数转”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精准施策,才能破解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难题。
在推动“智改数转”的过程中,遂宁经开区积极加强与成渝地区重点高校合作,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用”融合。通过这种合作模式,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一方面,围绕引才、育才和用才三个关键环节,培养适应企业“智改数转”需求的专业人才,为企业定向培养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依托高校的科研实力,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像英创力电子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遂宁分实验室暨四川省电子电路技术创新孵化中心”,通过这种合作,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的技术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了破解企业在“智改数转”过程中的难点痛点,遂宁经开区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园区企业提供低成本、轻量化、模块化的“智改数转”整体解决方案。针对一些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改什么、怎么改”的难题,组建包括专家团队、诊断服务商等在内的服务体系。为企业开展线下诊断评估,出具“一企一策”诊断服务评估报告,为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整体设计方案提供支撑。
此外,还分领域、分行业、分辖区开展政策解读、供需对接、培训辅导等活动20余场(次),帮助企业了解“智改数转”的政策支持和技术路径,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愿和动力。通过这些举措,遂宁经开区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智改数转”,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持续推进“智改数转”
奏响产业升级最强音
遂宁经开区在“智改数转”的征程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其意义不仅体现在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产业的优化升级上,更为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四川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搭建网络直播间、培养专业销售主播以及研制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实现产品生产过程自动化,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其年产值达到20.5亿元。
对于企业而言,“智改数转”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发展的新境界。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企业实现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生产成本的显著降低、产品质量的持续优化以及市场竞争力的明显增强。
如何乘势而上,持续加大对“智改数转”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服务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更多企业实现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遂宁经开区相关负责人给出了“智改数转”的“经开方案”——
在产业发展方面,遂宁经开区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不断拓展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通过强链延链补链,引进更多高附加值产业企业,PCB制造企业中的HDI板、IC板、刚挠结合板等生产企业,以及覆铜板、铜箔等原材料企业和SMT等贴片企业,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同时,积极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联盟的组建,实现产业链产销和终端产品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产学研融合,做大整体产值。
在创新驱动方面,遂宁经开区将继续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成渝地区重点高校合作,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用”融合。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遂宁经开区将持续推进产业园配套道路、富禹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康佳PCB污水处理厂等配套项目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同时,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为企业节省建设成本和用地成本,帮助项目尽快投产。
企业向新,产业焕新。插上“智能化改造”翅膀,释放出“数字化转型”新动能,引导传统产业向“高”攀登。熊杰表示,遂宁经开区作为以工业为主的产业园区,“智改数转”是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措施,更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该区将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智改数转”政策机遇,推动企业提质增效、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形成“制造”向“智造”转型的新质生产力,奋力书写国家级遂宁经开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