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便民服务

遂宁市第六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成功治疗这一罕见病

来源: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5-04-01 17:42 浏览次数: 字体: [ ] 打印


医患同行

患者:王某,男,88岁,因记忆力减退5年,4月前病情加重,遂入住遂宁市第六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二病区。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高时达190/?mmHg,规律服用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在120/70mmHg左右。3年前不慎跌倒后出现腰椎压缩性骨折,在遂宁市某医院骨科行“注射骨水泥”治疗。曾患“带状疱疹”,在遂宁市某医院住院治疗。

入院诊断:1.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 2.高血压病 3级 极高危  

患者在住院过程中(2024-12-27)出现咳嗽,活动后心累、气促,遂完善相关辅助检查:B型脑钠肽(BNP):207.33 pg/ml,尿常规:*蛋白质 +1   0.3 g/l、微白蛋白 >=100 mg/L。胸部CT示:1、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征,伴间质性肺炎,请结合临床及治疗后复查。2、双肺多叶段支气管轻度扩张。3、双侧胸膜增厚、粘连。4、心脏体积增大,主动脉及冠状动脉钙化,心包少量积液。肝肾功、血常规、电解质等正常。

患者间质性肺炎合并肾损害,但需明确病因,考虑系统性疾病可能性较大,遂完善血沉 108.80 mm/h,后经过科室医疗团队积极讨论后,完善血管炎五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 阳性、抗心磷脂(ACA)抗体定量 160.90 RU/ml、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Ab) 阳性。据检查结果,并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后,临床诊断(2025-01-10):ANCA相关性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患者高龄,后续治疗副反应极大,科室再次经过积极讨论,一致认为患者虽年龄极大,但平素身体素质好,予以尼达尼布抗纤维化,醋酸泼尼松以及口服中药汤剂等治疗。

针对王某的疾病特点和个体化需求,多学科团队协同打造了全方位人文关怀体系。在医疗照护方面,科室创新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与个案管理融合模式:由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管床医生、专科护士担任责任护士,联合护理员组成专属照护团队,每日通过医护联合查房及重点交接班制度确保治疗连续性。此外,在人文关怀实践中,护理团队构建了"三维一体"服务体系:专业维度上,结合ADL量表动态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通过护士带动教会其呼吸操、正确咳嗽排痰手法,缓解其呼吸不畅感;生活维度上,由24小时专职护理员提供沐浴更衣、营养膳食等精细化生活照料,每周体重的监测,保证充足的营养支持;心理维度上,开展音乐疗法、正念减压等特色心理干预及工娱活动、节假日庆祝活动等,进一步丰富了住院生活。医疗团队更创新建立"家庭会议"沟通机制,定期邀请家属参与治疗决策,同步开展床边健康教育工作。经规范化的治疗及专业化的照护后患者心累、气促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患者心理-生理-社会功能得到整体跃升。

治疗前后部分有意义检查对比:

image.png

image.png

我国AAV的发病率约为1.0-3.0/10万人口/年,但实际可能被低估(基层漏诊率高),其中以MPA多见,约占60%-80%。本病的中位确诊时间约3-6个月,部分病例延误超1年。

本病是以血清中能检测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为特征的系统性小血管炎。这类疾病主要累及小血管(如小动脉、微小动脉、微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但也可累及中等大小的血管。

分类:

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主要影响小血管,病理特征为坏死性血管炎,常累及肾脏和肺。
2.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以前称为韦格纳肉芽肿,病理特征为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主要影响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和肾脏。
3.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以前称为Churg-Strauss综合征,常伴有哮喘和高嗜酸性粒细胞血症,病理特征为坏死性血管炎,主要累及呼吸道。
临床表现
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常见的症状包括:
•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等。
• 肾脏受累:血尿、蛋白尿、急性肾衰竭。
• 肺部受累:咳嗽、咯血、呼吸困难。
• 其他系统受累:皮肤紫癜、溃疡,关节疼痛,神经系统受损(如周围神经病变),眼部炎症等。
治疗
治疗目标是抑制炎症反应、防止器官损伤和维持疾病缓解。常用治疗方法包括:
• 糖皮质激素:用于控制炎症。
•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等。
• 靶向生物制剂:如贝利尤单抗等,用于诱导和维持疾病缓解。

据悉,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我院首例自主诊断罕见病。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诊治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挑战,需要医生对“蛛丝马迹”保持敏锐,也需要诊疗体系的全程护航。本列患者从心累、气促到最终确诊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过程(用时10余天),体现了该病高度异质性与诊疗复杂性,通过早期识别多系统损害(本例为肺、肾),及时启动ANCA检测等,患者最终获得精准诊断并进入规范化诊疗流程,标志着我院内科救治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老年医学科二病区:吴勇

专业指导:李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