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动态|工作动态

船山区龙凤镇:抢抓农时种竹荪 撑起群众“致富伞”

来源:遂宁观察 发布时间:2025-05-09 16:30 浏览次数: 字体: [ ] 打印

竹荪,是一种珍稀食用菌,被誉为“山珍之花”,但因其技术要求高,种植难度大,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在船山区龙凤镇宝塔村,“菇农们”经过3年的试种摸索,成功实现了竹荪的规模化种植,今年首批50余亩竹荪覆基备耕工作正式启动,拉开了竹荪产业化发展的序幕。 

  5月初,记者走进船山区龙凤镇宝塔村食用菌种植基地,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映入眼帘。船山区顺情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先建正带领20余名村民,将黑褐色的培养基转运到土地中,再摊铺成一条条带状的小丘,为后期竹荪播种打下基础。 

  “别小看这个培养基,它是我们和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团队经过3年时间改良而成。”邓先建向记者介绍,这种新型的培养基相比原来的配方,营养成分配比更加科学,使竹荪的出菇时间提前10天,产量增加8%,且竹荪的个头更加均匀。

  根据2024年市场行情,应季鲜竹荪的售价高达150元一斤,单季亩产值可达2万余元,每亩纯利润可达1万元。可以实现菌蔬、菌粮轮作,最大限度发挥土地价值。“我们计划把竹荪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亩,实现年产值200万元,加上其他菌类,年产值可以达到900万元。”邓先建表示,同时合作社计划带动竹荪种植户20家,力争实现总产值达到1500万元。

  据了解,目前宝塔村共有菌类种植大棚100余亩,种植种类涵盖竹荪、羊肚菌、平菇、姬菇等十余个品种。下一步,该村还将进一步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积极引进珍稀食用菌品种,同时继续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食用菌产业化格局,让“小菌菇”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